当前位置:

《家山》:文化传承民族兴盛的基因编组——王跃文长篇小说《家山》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2023-04-11 10:05:30 来源:湖南文联 作者:

《家山》:文化传承民族兴盛的基因编组——王跃文长篇小说《家山》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4月10日上午,王跃文最新力作《家山》研讨会在长沙举行。会议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人民文学出版社、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大学联合主办。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南大学文学院、湖南省文联网络文艺发展中心、《文艺论坛》杂志社共同承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肖凌之,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经理吴良柱,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夏义生,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湖南省作协主席汤素兰,湖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谢赤,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陈新文等领导和嘉宾出席研讨会。谢有顺、徐粤春、刘大先、刘艳、刘起林、杨庆祥、郭冰茹、颜浩、陈汉萍、刘颋、邱振刚、谭桂林、余三定、谭伟平等省内外专家深入研讨,王跃文现场分享创作心得体会。湖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纯主持开幕会,湖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省评协主席、秘书长陈善君主持研讨会。

图片

会议现场

施战军谈到,在当代文学的高原上,《家山》是深山,是大山。《家山》的作者的功夫不仅在于将乡规民约的条款和价值观念,家族社会与乡民纠纷,生存法度的重整到耕读传家理念与乡村现代教育的并置和融合,国情变化的复杂状态下的战事与匪事,修水利带来的新人新知旧念旧序冲突,以及时代风俗的硬核,进行精细揣度、精准刻画,更在于让这一切绝不游离于具体环境具体人物具体故事,全部充分艺术化。《家山》的文明在于以世传文明为本,找到了留守者和返乡者都在调整变化的共识,并借助历史演变找到了新的统一基础。《家山》的人物集中了近现代中国人的社会成色、生命神色、道德底色,汇聚于沙湾,任乡音载道,容心路曲直,历家族荣辱,养家国浩气。《家山》的价值在于它是有内在热忱的叙事,作家在对理想人性的寻觅之时,谨慎地建造并保藏着中国式人学理想的认知,更有力透纸背的思想锋芒,即有关人之为人的本质追寻、有关生活伦理的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品行感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正是文化赓续不断、民族永续的基因编组、动因编程。

图片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讲话

夏潮指出,《家山》思想深邃,具有浓郁的地域及语言特色。小说以沙湾村为叙事本体,展现了中国现代以来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一大批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繁复的文学世界,展现了传统中国农民的生活方式、生存智慧和生命哲学。文学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灵动的内心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为了使家山成为不过时的作品,王跃文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图片

中国评协主席夏潮讲话

肖凌之认为《家山》激荡着向上向善向美的观念,展示了文学气象,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兼具的优秀作品,是湖南文学界遵循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最新成果和生动实践,必将在湖南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肖凌之讲话

夏义生盛赞《家山》是新时代湖南作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成果。王跃文站在新时代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这样一个历史视角,深刻地剖析沙湾这样一个南方乡村社会的历史变迁,艺术表现乡村社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曲折性,从而超越了一般的乡土小说创作和家族小说模式,写就了一部历史和美学相统一的乡村史诗,一部以人民为主体的乡村史诗,一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乡村史诗,为读者呈现一部社会生活史、乡村民俗史、民族繁衍史、时代变迁史,充分展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生生不息、不可阻挡的前行力量。

图片

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夏义生讲话

臧永清表示《家山》的写作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回顾民族来路时所做出的崭新的文学建构,这部小说是建立在充分的文化自信基础上、建立在对民族未来充满信心的基础上、建立在现实主义文学精神基础上的一次包含理想与浪漫主义的乡村叙事。

图片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发言

图片

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纯主持开幕会

汤素兰表示,王跃文以精微的日常描摹、丰富的社会生活记录和宏阔的历史性书写,构建起了文本的虚与实,在极其世俗然而又充满诗性的生活图景中编织人物的经与纬,奏响人物命运的变奏曲,写出了时代的常与变,写出了生命的悲喜与坚韧。王跃文对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淬炼乡村语言精华,赓续湖湘文化血脉,写出了一部生生不息的文学史诗,为中国文学谱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图片

省作协主席汤素兰讲话

图片

省文联主席团委员、省评协主席兼秘书长陈善君主持研讨会

图片

《家山》作者王跃文答谢发言

徐粤春、刘艳作了书面发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如果五千年中华文明作为一个生物体的话,王跃文是用文学为刀具,把上个世纪上半叶中国湖南沙湾的故事制成切片,生动还原了一段历史的真实。

图片

全体合影

王跃文在答谢发言中对出席研讨会的领导、嘉宾、专家表示感谢,直言自己像做博士论文那样写小说,有时为了两三百字的创作,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乡间田园,实地勘察采访,搜集整理历史文献、方志、户籍田亩等资料。创作期间,态度是真诚的,也得到了很多领导、同仁、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摄影丨胡湘


编辑:吴   迪

一审丨施俊杰

二审丨贺   胜

三审丨蒋蒲英